江苏海力
型号 产品 公司

首页>轴承新闻

云和轴承企业:从单打独斗到抱团突围
中国轴承网 发布时间:2010/10/13

云和轴承企业:从单打独斗到抱团突围
  
8月30日上午9时,云和县兴昌轴承有限公司突然停电。短短十几分钟后,诚创、军达、天达等位于周边的所有轴承公司老总,都赶到了兴昌公司,一起帮着想对策、出点子。

“都是一家人,谁遇到问题都该帮把手。”军达公司总经理杨建军如是说。

这个“一家人”的说法,并非客气话。事实上,云和轴承行业内部已经形成了“牵一发而动全身”的紧密联系——你的产量降低、我的出货量也会随之减少;你的生产线停运,我的产品就很可能积压。

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,今年上半年,云和轴承行业总产值逾1.24亿元,接近去年全年的总值,增幅达85%。

在惊人增速的背后,是一支扬帆起航不久的大型联合舰队。从过去的单打独斗到如今的抱团突围,云和轴承行业用这几个简单的数据,干脆利落地诠释了拢指成拳后的强势爆发力。

人才流失倒逼轴承行业内部自律

“我辞职。”

谈起过去最让自己担惊受怕的事,云和县和一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柳世平,笑着说出了这句在两年前常常会听到的话。

在有着二十多年轴承发展史的云和县,密布着大大小小58家轴承企业,工人们抱着“技术铁饭碗”,常常一不顺心就跳槽。

“企业制定了厂纪就必须遵守,但以前如果要处分违规工人,人家立即就辞职不干了。”柳世平说,这种经常性的人员流动使每家企业都曾为此焦头烂额,“有时候一个组长跳槽,十几号人的技术团队全都一起‘跑路’,导致整条生产线都得跟着停。”

技术工人的频繁跳槽和批量跳槽,促使云和轴承企业召开了第一次“圆桌会议”,组建了云和县轴承行业协会。“当时轴承企业都是‘散兵游勇’,彼此联系很少,但大家都觉得这么下去会难以生存,也算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吧!”云和县经贸局副局长李建敏说。

不许互挖墙脚;如有曾在其他企业任职的工人前来求职,需先征求原企业主意见;行业共同出资培训员工,实现资源共享;行业内企业同工同酬……正是这份措辞略显粗糙的“自律公约”,掀开了云和轴承行业的崭新一页。

组建行业协会、签订自律公约并不难,难的是如何真正实现自律。事实上,此前许多行业都曾开展过类似的活动,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总是出现“明修栈道、暗渡陈仓”的情况。

“完全依靠企业自觉行事是不现实的,关键是要形成一种相互牵制、相互促进的良性氛围。”李建敏一语中的。以“制止恶意跳槽”为切入点的自律公约,具有便于企业互相监督的强效执行力,很快就从源头解决了轴承企业工人队伍不稳定情况。

利益共同体背后的“互助潜规则”

“有福同享,有难同当。”

云和县诚创轴承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华高,用这充满“江湖义气”的八个字,来形容云和轴承行业市场资源共享、相互介绍客户的现状。

一个最新的例子是,诚创公司的技术总监柳希景,最近正忙着在和一公司当“义工”,协助和一的技术员李江进行生产线编程改造。而李江则常常刚忙完手头的活,又匆匆赶往天达公司的生产车间帮助调整机床。

“技术支援,在行业内部只是一个电话的简单小事。”云和县云圣轴承保持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跃平如是说。曾以600万元高价从日本引进最新流水线的云圣公司,在经过三年技术攻关研制出同类设备后,也同样慷慨地与老乡同行们“技术资源共享”。

这种亲如一家的团结,源自自律同盟连结后所形成的“树状互利关系”。

云和轴承业主打内外套圈、保持器和钢球这“四大件”。“打个比方,这些产品就像碗筷一样密不可分,要是客户买了套圈,自然就要买相同数量的钢球,如果各做各的生意,谁都不可能做大做强,大家必须相互扶持、共同配合,因为一荣俱荣、一损俱损。”徐华高说。

以制定自律公约为契机走到一起的云和轴承企业,开始互通业内信息,甚至相互介绍客户。很多原本实力较弱的企业,也靠着“大哥”们你帮一点忙我搭一把手,越级驶入发展的快车道。

“刚投产的时候,控制产品质量经验不足,骨干企业的老大哥就会过来手把手地教。”天达轴承有限公司总经理宋伟荣的这席话,道出了云和轴承行业内部的“互助潜规则”。

规避内耗谋划“行业航母”蓝图

“如果今天你用100万的价格,抢了同行120万的订单,同行企业会马上孤立你,你根本找不到肯跟你一起做配套产品的合作伙伴,拿下单子又有什么用?今后还怎么可能发展?”

李建敏用直白的语言,道出了云和轴承行业内部自律得以全面实现的根本原因。

相比那些即便订立了公约也不得不时刻面对“逐利心理”和“职业道德”双重挑战的行业,云和轴承企业拥有了更多技术创新和工艺改造的时间和空间。企业主所要评估的重点,不过是产品质量和性能的不断提升。

正因为如此,云和轴承近年来在国内声名鹊起。前不久考察了云和轴承系列产品的洛阳轴承研究所开发部长扈文专,用“国内一流”这四个字,为云和轴承业发展下了一个崭新的注脚。在这个目前我国最权威的轴承研发机构中,有不少专家已经应邀成为云和轴承企业的“技术支援”。

“以现有合作基础考量未来发展,最理想的走向,是大家集体投资建立一个大型领头羊企业,在国内轴承市场上获得真正的发言权。”在云圣公司采访时,吴跃平提出了这样一个大胆的构想。

而在由轴承行业协会负责人柳世平掌舵的和一公司,笔者也听到了类似的发展创意——云和轴承不缺技术、不缺设备,独缺一家足以信步国内市场的“重量级”企业,“合力合资做大做强,将会是云和轴承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”。

这支“集团军”攻城略地的胜利版图,仍将不断加速扩张……


推荐给朋友 评论 关闭窗口

推荐信息
欧亚经济委员会再次延伸对我国产滚动轴承实施反推销办法期限
国机集团轴承资产整体注入轴研科技
粉末冶金技能出产含油轴承契合节约能源的国家方针
临西轴承依托科技立异跃上高端
长城轴承一年一度的“质量月”闭幕活动


上一篇:节能减排:从一根轴承做起
下一编:节能减排:从一根轴承做起,减少汽车尾气污染

版权(c)轴承网